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官方代言-中国·官方网站

天下虽大晨曦中的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
本站首页 >> 工作要闻 >> 正文
工作要闻
 
工作要闻>> 正文
我校教师在高水平国际SCI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日期:2023-11-05 11:23:43  发布人:  浏览量:

01.秦航道博士研究成果及相关介绍

我校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秦航道博士(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的论文“Oxygen vacancy induced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by NixZn1-xFe2O4 for the effective degradation of tetracycline in water”发表于SCI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磁性纳米ZnFe2O4由于其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稳定性强且具有磁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中引入氧空位是提高其非均相催化性能的有效方法,因而为了提高ZnFe2O4的催化效率,可以考虑通过掺杂对其氧空位进行调控来实现。在本工作中,采用Ni对ZnFe2O4进行掺杂制备出NixZn1-xFe2O4催化剂(x = 0、0.2、0.4、0.8、1),通过调节Ni的掺杂量来调控NixZn1-xFe2O4催化剂中氧空位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Ni0.6Zn0.4Fe2O4中氧空位含量最高,在活化PMS降解水中四环素的过程中展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四环素的去除率高达95.6%。论文对氧空位的作用机制以及活性氧物种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构筑效果优良、性能稳定且易回收的过硫酸盐催化剂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保障。

图片

论文信息

本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66031、22266030)、贵州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黔教技[2022]055号)和贵州省教育厅协同创新中心(黔教技 [2022]003号)的联合资助。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主要刊登环境化学工程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应用创新的成果,目前中科院分区为2区,最新影响因子7.7。秦航道博士长期从事环境催化和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

02.肖政国博士研究成果及相关介绍

大数据学院肖政国博士与苏州科技大学合作的论文“Broadband optical nonlinearity and all-optical switching features in low-defect GaN”发表于SCI期刊《Optics Express》。

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前沿代表,被认为是一种在非线性光学领域中具备很大应用潜力的半导体材料。在本工作中,研究了低缺陷型GaN的宽带非线性光学响应以及评估其在全光转换器件方面的应用潜力。在泵浦探测实验中,发现光学转换时间可以达到飞秒脉冲量级280fs,相应的调制速度达3THz,而且其调制幅度可以通过变化泵浦光与探测光的偏振方向达到60%。通过建立光物理模型,阐述了低缺陷型GaN在可见区域和近红外区域的非线性光学吸收机理,提取出宽波段下的光物理参数,这些工作为未来超快光电与集成非线性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图片

发表论文信息截图

本工作获得贵州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项目号:黔教技 ([2023]094)),肖政国博士是团队项目负责人,外校方宇博士是项目核心骨干成员之一,在本工作中,肖政国博士完成了低缺陷型GaN在可见波段非线性光学吸收的来源机制分析以及利用实验数据完成相应光物理参数的提取。

《Optics Express》主要刊登光学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创新的成果,目前中科院分区为2区,最新影响因子3.669。肖政国博士长期从事半导体光电器件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Optic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二十余篇。

03.吴路华博士研究成果及相关介绍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吴路华博士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期刊《Atmosphere》上,在线发表题为《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cooling zones on global land surface since the 1900s》的学术论文(2023, 14(7), 1156:1-27;IF=3.11),揭示了百年以来变暖背景下全球陆地表面惊人的现象。

全球变暖已是当前共识。然而,根据陆地生物物理过程与地表能量传输转换机制,可以推断全球陆地表面是有可能存在冷却区的。为了证实这一猜测,研究基于CRU数据集,使用Theil-Sen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检测到全球存在惊人的变冷现象,并进一步使用CWT连续小波变换和Hurst指数共同揭示了20世纪以来(1901-2012)不同冷却区温度变化的冷却趋势、突变时间、周期性和未来可持续性。

图片图片

发表论文信息

研究结果表明:(1)自1901以来,全球气温升高区面积达1.26亿km2,占全球陆地面积84.86%,而830.55万km2的陆地表面一直在降温,覆盖了五大洲和32个国家,占中国陆地面积的86%,形成了16个变冷区。(2)16个冷却区的平均冷却速率为-0.24℃/世纪。最大冷却速率为−1.40℃/世纪,是全球陆地变暖平均速度的1.43倍(0.98℃/世纪)。(3)近海冷却区受洋流影响较大,主要受小于30年的小时间尺度周期性影响,而距海相对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的冷区主要受大于30年的中等时间尺度影响。(4)32.33%的冷却区(268.49万km2)在未来将持续冷却,其余区域可能分别在2114、2041、2096、2099、2119、2073、2048和2101进行转暖。(5)全球降温或变暖的影响主要是由碳汇和蒸散量引起的生物物理效应以及地表反照率对地表热辐射的收支三个效应通过地表能量平衡的相互竞争作用所致,但是不同地区的净效应机制却存在显著的差异。

图片

发表论文信息

本文根据前人关于以碳封存为主的生物物理效应、地表反照率和蒸发效应的综合研究,提出了4种关于碳汇、地表反照率和蒸发之间存在的净气候效应服务影响机制来解释变冷机制。地表增温或降温的现象实则反映了地表输入和输出能量净通量的正负效应,这种净通量直接表现为对气候变化的净气候效应,而地表输入输出能量的净通量主要受植被碳通量的碳汇效应、蒸发蒸腾作用和地表反照率的共同影响,三者之间能量转化所产生的净气候效应与气候温度的变化方向有着重大的关系,并在不同纬度区域有明显差异。除此之外,洋流、大气环流(气团交汇)、北极涛动及地表粗糙度也可能变冷区形成的可能原因。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本质特征与关键过程,为减缓全球变暖和探索地表降温机制找到更多的理论依据。

图片

发表论文信息

论文主要信息如下:Wu, L.; Bai, X.; Tian, Y.; Li,Y.; Luo, G.; Wang, J.; Chen, F.Temperature Evolution of Cooling Zones on Global Land Surface since the 1900s. Atmosphere 2023, 14, 1156:1-27. https://doi.org/10.3390/atmos14060927.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2261052, No. 42077455和No. 42167032)、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ZK[2023]一般464、No. 2022-198)、中国科学院先导战略研究计划(No. XDB40000000和No.XDA23060100)、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No.xbzg-zdsys-202101)、铜仁市科技计划项目(铜市科研〔2022〕63号)、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技项目(青年项目)(黔教技〔2022〕351号)、太阳成集团tyc234cc古天乐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No. trxyDH2103)、贵州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黔科合成果[2022]重点010)的联合资助。

核发:0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友情链接